文 / 陈文健
编 / 孟桥
从规模到结构,近几年的电竞行业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沙特人是为数不多的变数,但也只是在原有的房屋上,换上更大的砖、更粗的梁柱。从厂商、从业者到玩家、观众,所有人都迫切地希望电竞产业能够出现新鲜事物。
在北美,一个电竞赛事品牌开始了全新的尝试。他们非同寻常的选择似乎在动摇电子竞技的根基——职业化。
靠「反职业」拿到1000万美元融资
全球游戏联盟(Global Gaming League,GGL)于2024年夏天开始筹办。就在上周,他们刚刚获得1000万美元的融资。
反职业化,是GGL的最大特征。与其他的「严肃电竞」相比,它不搞动辄千万注册资金的联盟制,也没有残酷的升降级,更没有所谓的「职业」选手或者俱乐部。只要你是一名有点水平的游戏玩家,仅需花三分钟填写一个报名表即可成为一名选手。
从复古的《吃豆人》《俄罗斯方块》,到《街头霸王》《美国职棒大联盟25》,再到主流电竞项目《火箭联盟》《使命召唤》,GGL是一项囊括了多个项目的综合性赛事。
战队成员们要先从线上赛开始各自参与不同类型的电竞赛事来获取积分,总积分高者进入最终的线下赛。线下赛队伍则需参与格斗、射击、体育、复古这四种赛事来争夺最终的团队总冠军。
在创始人Clinton Sparks眼里,与其把GGL看作是一项赛事,倒不如说它是一个与各类潮流生活方式连接的游戏社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全球有超过 30 亿游戏玩家。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集中式平台,让日常玩家成为焦点,同时又能以真正有趣的方式将品牌、名人和竞争对手真实地联系起来。」
赛事首席战略官的T-Pain也认为:「游戏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娱乐形式,但它与街头等流行文化完全脱节,而这就是GGL要改变的事情。」
各支战队背后的老板们,就是各种文化的代表。GGL首场线下赛很好体现了这一点:在拉斯维加斯的HyperX竞技场,台下的观众皆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入场通道被硬生生走成了星光熠熠的活动红毯。
借助名人的影响力,以及反「严肃竞技」的品牌叙事,GGL在上周获得了由Solyco Capital领投的1000万美元SAFE轮融资。
Solyco Capital是一家聚焦中小型企业的私募基金,有着超400亿美元的投资经验。SAFE轮则是一种针对初创公司的融资模式,能够帮助公司简化融资流程,用类似债转股的方式获得投资。
比如传统的风投协议可能长达数十页,需要耗费数月来评估目标企业,而SAFE则仅需估值和转换条件即可进行投资。作为代价,投资方将在企业下一轮融资时以低于估值的价格获得股权。
融资之外,赛事本身也在飞速发展,截至3月底,GGL社媒粉丝和报名人数均超过20万,名人注册的队伍数量则来到11支。可以说,在北美地区,GGL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电竞新力量。
娱乐化+回归游戏本源
与电竞行业的其他赛事相比,GGL身上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它并没有追逐传统体育模式的幽灵,而是对抗职业竞技,回归游戏本源来消解赛事严肃性。
GGL董事会主席Jeff Hoffman曾在采访中表达了他对职业体育的一些看法:「我们让孩子们参加体育运动,希望他们能在15年后能成为职业选手,但最终只有不到2%的人成功了。」
而在普遍学习传统体育的电竞生态中,这个数字只会更小。
面对竞争残酷的职业电竞,GGL的目的便是为想要成为电竞选手的游戏玩家提供一个最基础的赛事平台,它不那么严肃,但有模有样。它甚至还与纽约大学、雪城大学等美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建立起电竞教育到就业的通路。这其中包含了电竞产业链上的绝大多数岗位——除了职业选手以外。
聚焦到赛事进程,GGL则是把娱乐化写在了脸上。
比如初始战队的老板,格莱美奖得主嘻哈音乐人T-Pain曾代表队伍上台猜拳选边,还为GGL制作了三首主题曲。
除T-Pain之外,另外三支初始战队则分别属于拥有2300万粉丝的TikTok网红Bryce Hall、获得16个WWE世界冠军的职业摔跤手Ric Flair、以及美国知名嘻哈歌手Flavor Flav。
对于GGL而言,战队的老板们不止是单纯的投资者,而是切实壮大赛事影响力的各界社会名流。名人效应加持下的娱乐化,进一步抬升了GGL的价值。在体育和电竞领域,这样的模式也早有先例。
2024年底,拳王泰森迎战27岁网红杰克·保罗的WWE比赛席卷了中外互联网。网飞的数据显示,本场比赛的AMA(平均每分钟观众)达到了惊人的1.08亿。这一案例正是GGL的发展方向。
在电竞圈,一度被誉为「全球第一电竞股」的FaZe Clan就在「狗爷」「浓眉」等各界顶流的加持下,油管粉丝突破1亿量级。尽管FaZe Clan最终的结局是惨淡退市,但在谋求上市前,名人+电竞确实为它带来了显著的发展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GGL的CEO兼创始人Clinton Sparks,曾在2018至2020年间担任FaZe Clan业务发展副总裁一职。
Clinton Sparks创办的另一个电竞品牌则是XEST,说唱巨星Lil Wayne、NFL球星Ezekiel Elliott 等名流皆是XEST的品牌大使和内容创作者。如今XEST不仅仅是一家电竞俱乐部,更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品牌。
回到GGL上来,Clinton Sparks的愿景未免不是将它打造成一枚年轻人的「社交货币」。ins的发布文案中,赛事官方如此定义自己:「这些比赛只是展示您个性的众多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从体育到音乐,GGL握有诸多娱乐资源,而它用以链接各种生活方式的并非「Esports」,而是名字中的「Games」。GGL首次启动的新闻稿写着「人们因游戏在此相聚」,而非电竞。
此前,拳头电竞负责人曾表示,电竞要与游戏结合的更加紧密。站在赛事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是通过游戏本体帮助赛事解决商业化的难题。
但将这句话放在整个电竞生态中,则意味着在学习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中,电竞需要更重视游戏所带来的价值。
这也是为何看起来不那么电竞的GGL,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它没有再去讲电竞体育化的老故事,而是想要写出一个游戏化电竞的新篇章。
结语
GGL的未来如何,我们无法现在就下定论,但作为一项第三方电竞赛事,它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
GGL官网上虽然有官方周边在售,但还见不到任何一家赞助商的身影,这导致各项赛事的奖金十分有限。
截至撰稿,GGL一共举办了三轮线上赛事,每轮赛事的总奖池只有1000美金。在第三轮使命召唤赛事中,最终有212支队伍参赛,低于官方标定的256支。
与此同时,名字带着「Global」的GGL还面临着国际化、或者说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的问题。报不满的参赛名单是一方面,同时目前结束的三轮赛事也仅开放了欧美赛区。
当然,眼下的这些问题可以归咎于赛事仍处于起步阶段,但GGL的核心痛点,是旗下的赛事国际化程度不算太高。
它没有最主流的MOBA赛事,FPS大类下也没有选择主流的《CS2》或是《无畏契约》,而且还忽视了移动电竞。即使抛开电竞,从游戏角度出发,上述各个产品也都是受众最广的那一批。
如果GGL目光仅仅放在欧美市场,只是拿全球化来包装自己,这些都不算是大问题。在行业没有新鲜空气的2025年,我们也乐于见到不一样的发展模式。
但口号与行动不匹配的后果,在「电竞寒冬」可不会是发展受挫这么简单。
文内图片来自Global Gaming League官网,及Faze Clan社媒。